【中國耐火材料網】
在豫北地區鋁硅質天然耐火原料生產、加工及應用技術座談會上,武漢科技大學李楠教授結合會議主題,對天然鋁硅質耐火原料選礦、提高利用率及質量穩定措施等問題,交流了有關看法,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供行業參考:
選礦問題:過去"八五"攻關選礦,性價比不合適。現在鋁廠選礦去硅提高氧化鋁含量可以。礬土選礦不像荾鎂礦,荾鎂礦相對選的比較單純。選礦要看礦山情況,豫北地區礬土,如果鋁低,鐵較低,就沒有必要選礦。鐵含量較低的礬土,耐火廠可以用,陶瓷也可以用,費了很大勁,進行選礦,在經濟上是否合適要考慮。能不能選,怎么選,選后一部分用鋁工業,一部分用于耐火,一部分用于陶瓷,可以這樣考慮,但要算好經濟帳,要選就要仔細研究經濟效益。礦山歷來亂挖亂采,現在選礦,采、選廠如果太小,效益會很差,大約至少40萬、50萬噸或100萬,這樣規模才行。
礦石利用率問題:政府對礦山應該管,重點管利用率。鋁廠把高鋁拿走了,低品位如何辦?礦山交某個利益集團或某個大公司,利用率要高,應該在80%或90%以上。原料與制品要進行緊密合作,相互聯合,相互合作,政府給予指導、引導,協會要做工作,不要放大產量。
原料質量要穩定:國外在40年前,認為中國的礬土質量不穩定,到現在還是這樣情況。礬土的穩定性,是整個工藝的問題。過去的那種開采方法是無法穩定的。生產原料的大企業、大公司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目前原料穩定工作還要好好的下功夫,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礬土種類多,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成份不一樣,耐磨性不一樣,有的容易磨,有的很長時間磨不細,有時進來的礬土看起來化學成份一樣,但是并不見得性能一樣,可以利用計算機,把所有的數據進行貯存,原料成份采集、處理,進行聯網,幾年以后,就形成小小的數據庫。數據庫的目的,一是對數據進行分析,看方差是多少,離散度是多少,利用統計學辦法證明原料是穩定還是不穩定,要有二年或更多時間積累數據。二是形成工藝鏈條,這樣如果出現問題,就在可靠的數據的基礎上分析,很快就能找到。相對耐材品種來講,礦產品品種單一,容易做到,該工作必須做。原料穩定要一定的規模,一兩萬噸不行,要達到年產20萬、40萬噸或更多,有一定規模以后,穩定工作就容易做。
(河南耐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