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3月26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通過項目,至此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
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9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298項(通用項目239項,專用項目5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956項(通用項目784項,專用項目172項)。
最終,共有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9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234項以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767項通過初評。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受理項目包括數學組、物理與天文學組、化學組等10個學科專業評審組;國家技術發明獎受理項目(通用項目)包括農林養殖組、醫藥衛生組 、國土資源組等10個學科專業評審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受理項目(通用項目)包括了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林業組、養殖業組等29個學科專業評審組。涉及鋼鐵超低排放、脫硝催化劑、廢水處理等環保項目。
中鋼洛耐院“現代煤氣化裝置用關鍵耐火材料集成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通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
提名單位意見: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水煤漿、粉煤和碎煤等液態排渣的現代煤氣化技術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核心,需要先進的爐襯耐火材料技術支撐其高效長周期安全運行。項目針對現代煤氣化裝置用耐火材料關鍵性能協同提升難、服役壽命短、煤種適應性差、運行效率低等問題進行系統創新,研發新型高性能耐火材料及應用集成技術,對滿足我國能源戰略需求和提升我國煤氣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并實現產業化,在中石化、神華、中煤等50多家企業大型煤氣化裝置成功實現工程化應用。水煤漿氣化爐實現擴容12%,產量提高 30%,耐火材料用量下降8%;易損部位維修時間縮短了60%,顯著提高在線率;創造了水煤漿氣化裝置連續穩定運行777天、粉煤航天爐415天、BGL 碎煤氣化裝置單爐連續運行106天的世界紀錄,實現現代煤氣化裝置安全高效長周期運行。該項目技術市場占有率90%,近三年實現新增銷售收入49.87億元,利潤9.13億元。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19項,發表論文56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共3項,引領并推動了我國耐火材料技術發展,顯著提高了煤氣化裝置爐襯服役壽命,極大提升了我國煤化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耐火材料減量化降低了資源消耗和固廢排放,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我單位認真審閱了該提名材料及完成人資格,確認全部材料真實有效,相關欄目均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填寫要求。
提名該項目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