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網】
鋼鐵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10月以來,江蘇、江西、天津、重慶等省市陸續印發碳達峰實施方案,涉及鋼鐵行業整理如下:
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林木覆蓋率達到24.1%,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持續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9000萬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林木覆蓋率持續提升。
二、工業領域達峰專項行動
1、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新建、擴建鋼鐵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對能源消耗占比高的鋼鐵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組織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落后工藝、落后產品,大幅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
2、鋼鐵行業方面,堅決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合理控制全省粗鋼產量規模。科學謀劃全省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和轉型升級,推動全行業綜合能耗持續下降。加強對氫能冶煉、非高爐煉鐵及碳捕集與利用等低碳冶煉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鼓勵有條件的高爐一轉爐長流程企業就地改造轉型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進一步提高省內鋼鐵行業短流程占比。
三、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專項行動
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平臺,圍繞高效光伏電池、高品質特鋼等,布局建設5家左右省級技術創新中心。
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省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十五五"期間,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
二、重點任務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1、優化調整煤炭消費結構。積極引導鋼鐵等重點行業減煤降碳、節能增效。
(二)節能減污協同降碳行動
全面提升節能管理水平;開展節能減煤降碳攻堅行動。統籌推進節能增效、減煤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組織鋼鐵、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對標行業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建立企業能效清單目錄。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1、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制定"兩高"項目管理目錄,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產能置換要求。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按有關規定停工整改,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原則上能效達到先進值水平。深入挖掘存量項目節能減排潛力,積極引導開展節能診斷和清潔生產審核。強化常態化監管,嚴禁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未批先建、違規上馬。
2、推動冶金行業有序達峰。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嚴禁違規新增產能。大力發展短流程電爐煉鋼和廢鋼煉鋼,加快建立廢鋼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廣使用轉爐煤氣和蒸汽回收、高爐渣余熱回收、富氧燃燒等節能降碳工藝。積極探索發展氫冶金。加快推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完善廢棄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絡體系建設。提高再生有色金屬深加工利用能力,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新技術,推動有色金屬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
(四)資源循環利用助力降碳行動
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到2025年,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9種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1800萬噸,到2030年達到2300萬噸。
江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2%以上,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力爭一批重點產品工藝能效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工業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二、重點任務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推動有色金屬、鋼鐵等產業優化升級;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鋼鐵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嚴禁違規新增產能。
(二)持續推進節能降碳
優化重點行業用能結構。加快煤炭減量替代,減少原料用煤,加大生物燃料、合成原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應用力度;在鋼鐵、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及其它行業鑄造、加熱、烘干、蒸汽供應等環節,加快淘汰不達標的燃煤鍋爐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窯爐。推廣電爐鋼、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裝備。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推廣低排放型原料替代。提高再生鋼鐵產量,減少原生礦石使用。鼓勵依法依規進口再生原料,提高再生資源供給能力;落實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
三、重大行動
鋼鐵方面:嚴控產能規模,發展短流程煉鋼,開發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加快推進高爐富氫還原、氫氣高爐、鐵水一罐到底、近終形連鑄直接軋制等低碳冶煉技術研發應用,鼓勵有條件的高爐一轉爐長流程企業就地改造轉型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全面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動鋼鐵產品提質升級,重點發展高質量彈簧鋼、高性能工具模具鋼、高強耐蝕鋼、稀土特種鋼、3D打印金屬基材料等前沿新興鋼鐵產品。積極推進鋼鐵與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耦合發展,提高鋼渣等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到2025年,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顯成效,廢鋼回收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到2030年,力爭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進一步提升。
重慶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一、總體目標
"十四五"末,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累計建成綠色園區30個、綠色工廠30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5%。"十五五"期間,綠色新興產業成為工業經濟新動能,重點行業整體能效水平達到先進水平,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成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產業結構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健全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管控機制。落實差別化價格政策。加強能耗、環保、安全、質量領域常態化執法,持續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
(二)深入推進節能降碳
有序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控制非電行業燃煤消費量,推動鋼鐵等行業新改擴建項目煤炭減量替代,有序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
(三)推動重點行業碳達峰
鋼鐵方面:合理控制鋼鐵產能,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政策,全市粗鋼產能控制在1500萬噸以內,持續加強對項目落地備案、環評、節能審查等程序的跟蹤監管。鼓勵增加廢鋼利用,控制長流程煉鋼產能,引導長流程煉鋼就地置換為短流程煉鋼。引導鋼鐵企業實施節能技改,支持鋼鐵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及生產過程降碳改造。支持企業加快高品質綠色建筑用鋼、汽車用鋼、優特鋼、高端不銹鋼等產品生產推廣,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高強高韌、耐蝕耐候、節材節能等低碳鋼鐵產品市場應用。
天津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1.7%以上,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6%以上,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二、重點任務
(一)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1、推動鋼鐵行業碳達峰。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等相關規定;推動鋼鐵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鋼材檔次;大力提升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支持企業逐步提高電爐鋼比例,推行全廢鋼電爐工藝;到2025年,超過30%的鋼鐵產能,高爐工序單位產品能耗達到361千克標準煤/噸,轉爐工序單位產品能耗達到-30千克標準煤/噸。鼓勵企業節能升級改造,推動能量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
2、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建立管理臺賬,以鋼鐵、焦化等行業為重點,全面梳理擬建、在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對不符合政策要求、違規審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標用能排污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叫停,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二)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持續提高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比例,提升鐵路貨運量占比;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港口;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
(三)試點有序推動碳達峰行動
組織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組織開展重點領域綠色轉型示范。到2025年,全市綠色制造單位達到300家。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重點依托天津港保稅區臨港片區,推動氫能產業集聚發展。鼓勵鋼化聯產,探索開展氫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等試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全區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示范取得新進展,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十五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
二、重點任務
(一)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推進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推動煤電、鋼鐵、有色金屬、煤化工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制定3年改造計劃,對于不能按期改造完畢的項目依法依規淘汰,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8%,重點行業產能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到2030年,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1、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到2025年,建成綠色園區12個以上、綠色工廠100家以上,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2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0%;到2030年,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工業體系基本形成。
2、推動冶金行業碳達峰。鞏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實施節能減碳改造。推動鋼化聯產,依托鋼鐵、鐵合金企業副產煤氣、尾氣,創新生產乙醇、蛋白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鼓勵氫冶金廢鋼預熱、復吹、冷卻水閉路循環等技術應用,減少煉鐵焦炭用量,提高煉鋼轉爐原料中廢鋼比重。嚴控鐵合金行業新增產能,實施高硅錳硅合金礦熱爐及尾氣發電綜合利用、電機及變壓器等電氣設備能效提升、電煅爐煤氣余熱綜合利用等項目。到2025年,鋼鐵產能控制在700萬噸以內,嚴控鐵合金、電解錳新增產能,冶金行業碳排放總量保持穩定;"十五五"期間不再新增產能,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
(來源: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