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ULCOS支撐技術---氫氣和生物質還原煉鋼技術
氫氣直接還原煉鋼技術(hydrogen-based steelmaking)采用氫氣作為還原劑的氫氣還原煉鐵技術的尾氣產物只有水,因此能大幅降低CO2排放量達80%。氫氣的來源主要有甲烷水蒸氣制氫和電解水。ULCOS項目利用的氫氣來源于電解水,電解水使用的電力來自水力發(fā)電站和核電站。鐵礦在豎式爐中被直接還原成鐵,不含碳的氫氣直接還原鐵在電爐中被煉成鋼。氫氣直接還原鐵煉鋼技術中高爐工序排放的CO2量幾乎為零,即便算上用電產生的CO2排放量,整個工藝噸鋼CO2排放量也只有300kg,比目前高爐工藝1 850kg的噸鋼CO2排放量減少了84%。氫氣直接還原煉鋼技術是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xù)煉鋼技術工藝,然而該工藝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氫能經濟,氫氣的產量必須達到規(guī)模化,并且成本更具有競爭力。生物質直接還原煉鋼技術(biomass-based steelproduction)使用生物質作為高爐煉鐵還原劑,生物質還原劑由碳、氫、氧、氮和硫組成,木質生物質中的碳質量分數比煉鋼中用的煤、焦炭和石油低,此外硫的質量分數也低(約為0.01%~0.1%),對高爐煉鐵有利。然而生物質還原煉鐵技術作為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推廣應用仍面臨一些難題,獲取生物質的同時會導致森林砍伐以及水與空氣污染,此外生物質的使用還可能引發(fā)糧食價格上漲等社會與經濟問題。目前在巴西已有完全使用木炭的高爐運行,但是該技術應用到ULCOS項目中仍是一個挑戰(zhàn),當在煤中摻入木炭時焦炭的高熱強度難以保證。生物質還原煉鋼工藝目前的成本依然很高,為鋼鐵生產提供了一種彈性的可替代方案。
6 碳捕集和存儲技術
碳捕集和存儲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化石燃料燃燒產生CO2捕獲,然后通過管線輸送到地下或船舶運到海底里封存,該技術被認為是未來大規(guī)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全球變暖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3種:燃燒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燒(oxy-fuel combustion)和燃燒后捕集(post-combustion)。綜合性的鋼鐵生產廠根據其燃燒過程的類型主要采用燃燒后捕集,目前常用的技術有深冷分離、物理吸附(PSA 和VPSA)、化學吸收(氨凈化)和膜分離等技術。
ULCOS項目采用何種CCS技術需要綜合考慮CO2濃度、處理量、工藝布局和經濟效益等因素。例如在ULCOS項目中,瑞典呂勒奧TGR-BF試驗高爐上使用VPSA不僅能獲得較高濃度的CO2,而且技術性能和經濟效益表現良好;HIsarna項目中僅使用深冷分離法就可以獲得高濃度的CO2;然而在軋鋼廠氨凈化法是最佳方案。但是CCS技術目前在存儲容量方面和大規(guī)模應用方面存在技術上的不確定性,其成本也非常高昂,預計儲存每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在30~60歐元,而且可能會出現環(huán)境負效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仍是各國研究關注的重點。(來源:《中國冶金》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