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耐火材料行業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取得進步顯著,具備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起步條件。其間,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全行業在自主創新、產業結構調整、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完善"以區域承包為特征"的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有力地支撐了我國高溫工業的蓬勃發展。期間年均耐火材料產量2365萬噸左右,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6%,耐火材料自給率基本達到100%,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初步具備了由世界耐火材料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產業基礎。
盡管如此,由于行業自身特點以及各種歷史原因,導致我國耐火材料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目前已經嚴重制約了行業健康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集中度低
由于這些年我國國民經濟特別是鋼鐵等高溫工業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也由于耐火材料行業投資門檻較低,目前耐火材料行業市場競爭主體數量巨大、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低成本的生產能力上面、市場競爭格局較為混亂。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導致我國耐火材料行業"大而不強,多而不精" 、"小、散、亂" 的現象嚴重,產業集中度低。
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2019年全行業規上耐火制品和耐火原料企業總家數約1958家,主營業務收入2069.2億元,利潤總額128億元。平均每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1億元、利潤額僅650萬元左右。
據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統計,耐火材料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生產企業16家,超20億元的企業8家,超過30億元的企業3家。
2013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促進耐火材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了耐火材料行業的發展目標:提高產業集中度,到2020年前10家企業產業集中度提高到45%;而2019年耐火材料銷售規模排名前10的制品企業收入合計260億元,僅占全行業總收入的12.57%,距離工信部的目標相差甚遠。
2019年我國耐火材料行業集中度與最主要的兩個下游行業相比相差也較遠,鋼鐵行業前10位企業的產業集中度CR10為36.8%,水泥行業行業前10大企業的集中度CR10為58%。行業集中度越低,其在市場上的話越權就越弱,不能形成規模效應,也會導致耐材行業整體利潤率低。
我國耐火材料行業集中度與國外耐火材料行業相比,差距也很大。奧鎂(RHI)和維蘇威(VESUVIUS)在歐洲的市占率超過60%,日本黑崎播磨公司(KROSAKI)和日本品川白煉瓦株式會社在日本的市占率達到50%。